《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自学检查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在这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曹操的性格特点分析。
我是从读出来曹操的性格特征。
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例如:杨修“放旷”表现在,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七、合作探究
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因为”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内因:杨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外因: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甚至离心离德。
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拓宽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谏什么?
九、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
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侍才)(忌才)
恃才放旷1.鸡肋事件(果断杀之)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2.改建园门(心忌之)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3.分食酥饼(心恶之)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4.语破奸心(愈恶之)虚伪多疑
狂妄轻率5.轻视吴质(愈恶之)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6.教植斩吏(操大怒)
谋略不凡7.代植作答(欲杀之)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8.失利葬修
叙事线索———身死因才误
课后反思: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思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DVD,烘托气氛。)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
《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让我们在这悲壮的乐曲中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
《三国》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迭现,今天我们就从中淘出一位英雄来学习一下。他就是──杨修。
二、预习检查
1、字词。
2、翻译句子(研讨练习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朗读要求:
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2、朗读任务: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归纳:
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 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3、插叙的顺序:
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五、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
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
2、品析关键词;
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六、思考探究
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八、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反馈练习设计】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讨论探究人物形象。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思考与探究:
1、请根据文段大意,给选文加一个标题。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待关羽、张飞不在,选出正确一项( )
A、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渲染紧张气氛
C、烘托刘备的胆识
D、推动情节发展
3、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和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两句属( ) 描写,其作用是( )。
4、本文写曹操运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他( )的思想性格;写刘备运用( )、( ) 、( )等方法,表现了他( )的性格。
〖附答案
1、曹操煮酒论英雄
2、B(因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请刘备过府,增添了事情的紧张气氛。)
3、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推动情节发展,后者为刘备的失态掩饰。
4、语言 阴险狡诈,得意洋洋,有雄心壮志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
【教学反思】
通过教读本文,我了解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熟悉程度是很深的;他们思维敏捷,善于表达。在人物形象上能分析的很透彻,如果时间来的及应该把两个人物都加以分析,否则,应抓住杨修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关于他们和历史上的形象的对比,可以课后查找资料来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应该注重小说中的形象。朗读训练不可少,并且要指导朗读,这是一篇半文半白的小说,读不懂就不能深入,个别字词要掌握。文学常识应适当涉及,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关于杨修的死因学生很难说到由于封建的主从关系存在,杨修忽视这一点而导致的死亡;另外他直接参与了王侯家族继承权的争夺战,导致了被杀。这两点要稍加点拨。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现行人教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意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杨修之死是曹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在这种必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是本文教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小说的方法。
2、学生尚缺乏的知识:
大多数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缺少学习这类文本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
3、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此基础上感知文本内容,认识人物形象。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在典型事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难点: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片首视频导入 。
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它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如今那段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岁月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们在《隆中对》中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一位是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刘备。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认识作者笔下的另外两位人物——杨修和曹操。
二、讨论生成教学目标:
引导:学习本文,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掌握哪些知识呢?
三、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四、概括事件,整体感知:
1、概括事件:
引导: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鸡肋事件;改建花园大门的事件;众人分食一盒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杨修告发曹丕事件;杨修教植斩门吏;杨修为植作答教。)
五、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人物形象:
1、认识人物形象,交流分享:
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杨修和曹操在你心目中各自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与大家分享。
杨修:才思敏捷,卖弄聪明,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狡诈,善用权术,老谋深算。
2、小组内探究交流认识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大家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那么再深入地探究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
3、归纳方法,适时点拨:
六、观点碰撞,深入探究:
引导:“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关于杨修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你思考一下,把你的观点理由勇敢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七、感悟反思,拓展延伸:
引导:学完本文,我们的思考也应该成熟。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谈一谈:如果你是杨修,你将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利用人才?
学生自主表达。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为人才提供机会,时常交流,把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做好份内的事,谦虚有分寸,不断完善自己;学会合作,能接受别人的建议等等。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5
【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理解通过不同事件表现一个人的某种性格的写法以及倒叙的作用,叙事的层次性。学习全面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词语的理解障碍。
【学法指导】
读书的基本方法:善于联想,善于体验,善于揣摩。
1、揣摩题目含义(杨修之死的原因何在,从几个方面考虑);
2、注意读提示和解释及脚注(有助于理解课文)。
3、注意前后联系(心忌之──心恶之──愈恶之,作者写作思路的安排)。
4、注意对比(言行对比;前后对比等)。
5、揣摩语言的含义,用词的妙处。
6、注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
【总体构想】
本文围绕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设计全篇。
【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了解大致内容。每个小组准备讲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小说首先应该了解故事情节,还要了解环境,更主要的是了解人物的性格。一篇小说是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的缩影。下面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时候的故事。听完之后准备回答我的问题。(故事:杨修从鸡肋的号令中猜中曹操进退两难的心事,而私自收拾行装激怒曹操,将其斩首。)这个故事出自哪里?《杨修之死》(板书),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文的文眼)请同学各抒己见。用表扬激励法使学生打开思路。
请小组派代表讲故事。上台,按一定的顺序站好讲述。(按照你们认为好的顺序。)下面的同学边听边思,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
弄清小说的写作顺序:插叙。主体小故事
,按照曹操对杨修的厌恶程度安排。随即提示:
1、你觉得中间六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故事顺序:矛盾越来越激烈。末尾一句为证。)
2、谁找出了表明关系的句子:原来──引起回忆;曹操既杀杨修,与前文呼应,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针对六个同学的'发言,相机提出问题。)
二、指导自学
《杨修之死》是一篇小说,读小说关键是要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
教师示范:第一自然节。评价方法,注意前后联系。
出示投影内容如下:
1、标记表明段落关系的句子,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2、标出能够体现杨修和曹操性格的句子,并做出评价。
提示题:
1、你对曹操厚葬杨修一事怎么看?
2、你还能自己发现问题吗?
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限时8分钟。(用小组竞赛法激励自学,提高效率。)
三、检查学习情况(10分钟)
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各抒己见,正确引导评价。(多鼓励,无批评。)请大家各抒己见。
备用题:
1、结尾的厚葬杨修的实际:虚伪,自私,为自己找台阶。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性评价,拓展延伸
你对杨修和曹操这样的人是怎么看的?请同学各抒己见。
五、实践运用
课外作业:
1、请同学自己布置作业。(写一段评价杨修或曹操的短文。或者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说;或续写下文。)
2、老师布置作业:课外看《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透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这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资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每人选取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七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改建园X,分食酥饼事件,“梦中”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四、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无、作业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六、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资料,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
- 关于形容教室很安静的句子精选105条(精选)
-
2025-01-14
-
- 关于被辞退心情的经典句子125句(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十一月你好唯美句子说说(精选)
-
2025-01-14
-
- 关于再见2025你好2025朋友圈温馨句子说说
-
2025-01-14
-
- 关于被渣男伤透了心的句子精选143条(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最新国庆节句子文案精美大全(精选推荐)
-
2025-01-14
-
- 关于七夕的唯美句子(精选推荐)
-
2025-01-14
-
- 关于2025九月教师节简短句子
-
2025-01-14
-
- 2025年天天都是劳动节句子(精选100句)
-
2025-01-14
-
- 2025年感恩节优美句子_关于感恩节温暖的句子(精选)
-
2025-01-14
-
- 张方宇经典婚姻语录 关于婚姻的经典句子
-
2025-01-14
-
- 2025年清明节怀念句子文案(精选100句)
-
2025-01-14
-
- 关于伤心难过想念一个人的句子127句(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2025三月描写春天优美句子(100句)
-
2025-01-14
-
- 关于形容一个人很厉害很霸气的句子精选160条(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2025年关于愚人节的幽默句子(精选100句)
-
2025-01-14
-
- 关于描写孩子认真专注的句子145句(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关于迎接2025年的句子文案(100句)
-
2025-01-14
-
- 关于一切都是扯淡的句子精选133条(全网精选)
-
2025-01-14
-
- 关于表示思念爱人的句子精选96条(精选)
-
2025-01-14